构筑案防第一道“防火墙” 凉山州商业银行成功堵截电信诈骗

近日,凉山州商业银行学院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有效避免客户遭受更多资金损失。

2017年5月17日,客户余某某到学院支行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当班柜员询问客户要转账到什么银行,具体开户行是否清楚时,客户含糊不清,见此异常情况,会计主管立即上前仔细询问,发现客户办理转账源于几天前她收到的两条短信。

今年5月初,余某某收到自称是闪银金融的客户经理发来的短信,要求余某某立即向招商银行北京首体支行转账3565.13元用于偿还之前的欠款,否则其征信将纳入黑名单,且阆中市公安局还将对其进行治安拘留和处以2万元罚金。因余某某曾经办理过手机分期付款,家在阆中市,也存在未及时归还的情况,故余某某被吓懵了,赶紧到建行转了2000元,5月17日又到凉山州商业银行学院支行要汇出剩下的1565.13元。学院支行会计主管立即意识到客户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告诉客户不能转款,同时将该情况上报总行会计结算部。

针对该情况,会计结算部立即作出明确要求:

 一是要求余某某先到人民银行核实自己的征信情况,确认余某某是否存在欠款;二是向相关法律人士咨询经济纠纷是否要进行治安处罚,及公安机关能否对其欠款行为进行经济处罚等相关法律常识,以便确认此次事件是否为电信诈骗。
       次日客户将其征信情况拿到学院支行,征信单上贷款早已结清,且分期贷款金额与短信不符,经询问相关法律人士,对于经济纠纷由法院进行审判,公安机关不会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多方信息汇总,确认余某某遭遇电信诈骗,但在我行学院支行被成功堵截,避免了客户的资金再次损失。

事后,该行对此案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这是电信诈骗的新方法,通过统一发送欠款恐吓信息,恐吓存在欠款的受害人,使其失去思考判断能力,让诈骗分子达到诈骗资金的目的,属于“催要欠款诈骗”。

此次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件,得利于该行员工日常对防范电信诈骗技能的认真学习和领悟,及对诈骗案件的敏锐警觉和甄别能力,本着耐心细致、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做为案防的第一道“防火墙”,成功避免客户遭受资金损失。

延伸:中国银行卡年增7.6亿张,银行卡犯罪出新招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蓝皮书指出,在整体宏观环境趋稳的背景下,银行卡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状态,在发卡、交易、受理三个方面均保持了稳健增长,累计发卡量已达63.7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7.6亿张,同比增长13.5%,整体风险平稳可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卡累计活卡量达41.8亿张,其中当年新增4.9亿张,同比增长13.3%,其中,借记卡累计活卡量37.3亿张,当年新增4亿张,同比增长12%;信用卡累计活卡量4.5亿张,新增0.9亿张,同比增长25%。五大国行累计发卡33.5亿张,占总发卡量52.6%。借记卡活卡率为65%,在2014、2015年基础上继续下降;信用卡活卡率为71.4%,3年来均保持上升势头。蓝皮书指出,2016年,信用卡未偿信贷、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均有所增长。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增速明显放缓,信用风险延滞率和损失率有所增长,但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中,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535.7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155.4亿元,同比增长40.9%,增幅大于未偿信贷总额增长幅度,信贷潜在风险有所上升。对于银行卡风险管理问题,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处长张倩强调,各商业银行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准确把握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发卡量的增加,涉银行卡犯罪也在发生变化。蓝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银行卡欺诈率为2.57BP,较上年上升0.68BP。信用卡诈骗以伪卡交易为主,借记卡最主要诈骗类型仍为电信诈骗、互联网欺诈次之。2016年,中国共立案查处的银行卡犯罪案件超过了5万起,涉案金额130多亿元。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处长张伦表示,“银行卡的犯罪手法在不断翻新变化,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及全球化。部分省市涉及网络的银行卡犯罪案件增速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