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新年首场国常会,部署了这几件民生大事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会议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在中度老龄社会的基础上人口老龄化将继续深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

“人口结构变化大趋势下,国内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有其迫切性和战略意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在银发经济配套的高质量供给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补齐这些短板有助于改善民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也将释放巨大内需潜力,既利好当下经济复苏,也惠及长远经济发展。从这点看,发展银发经济也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周茂华认为,接下来,需要围绕银发经济市场需求,出台前瞻性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并带动广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多层次、高质量的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方面供给。

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

会议指出,群众和企业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一件件具体的政务服务事项密切相关。

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协同配合,主动改革创新,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要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每年梳理一批重点事项,及时复制推广地方和部门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狠抓落实,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围绕发现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推动政务服务好办易办、强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健全制度保障等4方面提出13项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各地各部门破解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面临的制度规范不够健全、业务办理不够便捷、平台支撑能力不够充分等问题,明确了关键重点,指明了方向路径。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政府服务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某一件工作、某一件事上面,更体现了一种诚意、态度、作风,是关系到政府部门能不能贴近群众和企业的大事。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还要主动走到企业和群众中去,听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具体矛盾。

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会议指出,春节前是农民工工资结算高峰期。

要用心用情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依法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要健全完善治理欠薪的长效机制,加强常态化监测评估和检查督促,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到位。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谭浩俊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不断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力度,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今年的情况看,三年疫情后的“疤痕效应”尚未完全退去,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企业、一些项目的资金调度可能存在困难,很可能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头做到不拖欠施工单位的钱,让施工单位及时把资金发放到位。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欠薪,地方政府要及时运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20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事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必须高度重视。省级政府要对本地区清欠工作负总责,抓紧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央企国企要带头偿还。要突出实质性清偿,加强政策支持、统筹调度和监督考核,努力做到应清尽清,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