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推动国库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1985年7月27日,国务院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确立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安全与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与监督相结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有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责,有力保障政府预算收支的顺利执行,积极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四川国库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坚守国库安全两条底线

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始终把国库风险防控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国库内控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在四川全辖建立了安全高效、标准统一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筑牢国库资金安全、国库系统运行安全两条底线。一是国库内控管理持续强化。持续完善涵盖业务全流程、操作各环节的国库规章制度,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全覆盖、管理无盲区,为守住国库安全底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是国库业务模式升级迭代。推动会计核算体系实现了从手工核算到计算机核算、从分散核算到集中核算的升级变迁;资金清算渠道从单一的联行往来、行库往来发展到同城票据交换、大小额支付系统、内部往来等多种渠道并存。全省国库收支规模从40年前的几十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超万亿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应急资金划拨高效有力。秉承“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增强应急处突能力。201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国库系统闻令而动,建立24小时值守机制,受灾严重的地区以“帐篷国库”“板房国库”等特殊形式,确保救灾资金及时拨付。面对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开通资金汇划“绿色通道”,对应急资金全天候“随到随办”,为抗灾救灾及抗疫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赋能国库信息化建设

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始终将创新增效作为推进国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突破口,坚持科技赋能,深入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国库业务办理效能。一是国库业务系统优化升级。按照总行安排部署,构建了以全国集中的“3T”系统为核心的国库信息化体系,有效提升了国库信息处理效率和国库资金运行效率。二是自主研发智能化系统成效初现。积极推动地方国库智能化系统建设。自2022年起,自主开发并持续优化四川国库大数据系统,构建国库核心数据仓库,整合多项业务场景功能,建设专题分析模块,运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将海量国库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三是国库业务电子化水平持续提升。构建“多场景、多终端、多渠道”的缴费环境,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轻松缴税,四川电子缴税率超99%。加速推进与财政部门、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电子对账功能开发,对账资料传递效率由1-2个工作日压缩至1-2分钟,有效提升国库业务办理效率。

着力提升国库服务民生效能

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始终坚守“国库为民”初心,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助推惠企利民政策精准滴灌。坚持“专户管理、直拨扩面、协作共管、强化监督”工作思路,助推直达资金政策落地落实,针对退税申请人账户状态异常等原因造成退库退回的情况,创新构建“国库退库来账白名单”机制,高效办理各类政策性退税,确保国家政策红利直达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二是国库惠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依托“乡村惠农金融服务站”,在全省打造2.6万个乡村国库惠民服务平台,覆盖193个区县14560个行政村,有效满足农村居民对国库知识宣传、国债购买、社(医)保缴费、发票代开及缴税等服务需求,打通了国库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助力财税体制改革

4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主动融入并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各项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国库工作质效。一是省级国库现金管理稳步推进。自全面施行省级国库现金管理业务以来,与财政部门搭建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流程和指标体系,积极构建四川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对国库现金管理全过程风险控制。二是国库服务改革作用有效发挥。全面参与推进四川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权强县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等重大财税改革,有力支持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提升国库服务与管理水平,奋力书写国库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四川新篇章。(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