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

图: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

本报讯(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俊吉文/图)2024年6月为全国第十二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为扎实开展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系列活动,厚植全民“防非”、主动“拒非”的良好氛围,6月14日,巴中市2024年“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在巴人广场举行。

“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务必要提高警惕。”“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的,都要注意风险防范。”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不停的向前来翻阅资料的市民们发放宣传手册,并结合当下实际向大家详细讲解非法集资主要特征、表现方式等基本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揭露不法分子常用的话术和套路,并特别针对非法集资的4种常见手法、识别非法集资陷阱的6种技巧进行详细讲解,解答了不少老年人的疑惑。

“我以前差点上当,今天看到有这个活动,我就过来‘听听课’,让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今年67岁的市民王先生表示,他曾遇到某投资公司让他投资虚拟货币,当时差点“中招”。“这个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希望我们广大老年人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防骗意识,看紧自己的钱包,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据了解,今年的“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邀请市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巴州区相关单位参加活动,为在场市民普及金融知识,针对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网络借贷、虚拟货币、文旅康养、养殖回收、消费返利、生物科技、新能源等行业领域,以及打着区块链、元宇宙、数字藏品等为旗号的新型风险骗局进行重点宣传,做好行业法律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揭露非法吸存、集资诈骗等各种经济犯罪的作案手法,开展风险提示、警示教育。

“除了这里的主会场外,我们还在其余的各县区设了分会场。”市财政局地方金融稳定科负责人张波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进村(社区)、进企业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全社会形成抑制非法集资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发展势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如遇到不确定的投资项目时,可向相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进行咨询。

■小知识

识别非法集资陷阱的六种技巧

1、看收益

相比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2、看牌照

识别真假金融机构,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看其营业场所是否摆放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类业务许可证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其次看其经营的业务是否属于发证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内。

3、学知识

社会公众在计划投资某种金融产品时,需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仔细阅读相关合同条款,不要轻信推荐人员口头宣传。对于从事股权买卖、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产品结构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正确地判断风险,不被所谓的高回报所诱惑。

4、多咨询

广大市民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以及是否为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等,是否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广大市民应多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详细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5、慎决策

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的下线目标。特别是中老年人面对高额回报的宣传时,特别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投资前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议,并对公司经营运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高判断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强理性

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能因所谓的“高返还”动了贪小便宜的念头。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金融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