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稳步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也是推动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的现代化四川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金融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7月3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召开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总结2020年以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凝聚纵深推进金融同城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会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和眉山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什邡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就异地电子缴纳税费、毗邻县域金融同城化工作、同城化重大项目融资、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化、金融助力彭什川芎产业园发展等内容交流了工作经验。来自成德眉资四市的22家参会单位分享了25个金融同城化优秀案例,并共同见证了《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工作规划(2023-2025年)》和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的发布。

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同城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城化发展的支撑动力。《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4月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以来,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四地已相继建立了银政通、农贷通、科创通、天府市民云等系列数字化平台,在不动产抵押登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中,银政通平台入选了今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布的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目前,银政通平台已成功实现全省23家公积金中心与44家银行机构的信息互通,能够支持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59家金融机构业务协同,让更多“线下”变“线上”、“往复”变“直达”。2022年以来,累计减少群众“跑腿”251万余次。聚焦科创、绿色、小微等领域,四地加大信贷供给力度,联合开展“科创金融服务星辰计划”“绿色金融提质计划”和“送码入户、一键贷款”行动,畅通投贷联动、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多元化融资渠道。成德眉资四地存贷款余额合计分别为6.71万亿元、6.42万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5.9%和64.2%,同比增长11.7%和15.1%。此外,成都优化完善了“天府市民云”普惠金融专区,针对生活出行、风险教育、适老适弱等场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入口,目前累计服务超300万人次,并将逐步向德眉资三地推广。

2023年至2025年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与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成长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金融同城化提速增效的关键期。站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工作全面提速的全新起点上,如何实现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呢?近期,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要求,强化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在经过前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此次会议适时推出新一轮三年工作规划,让金融同城化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聚焦、措施更加务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三年规划、服务指引,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路径搭建,按照每年抓几件大事的方式,分批推出金融同城化改革项目;全力抓好纳入省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工作要点的5个重点项目落地,包括创新同城化金融结算服务、推动公共数据金融共享应用、四地海关关税异地缴纳入库、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化、共建共享“农贷通”平台等,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该负责人还表示,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全过程,聚焦解决同城化“急难愁盼”问题,孵化培育更多金融民生实事项目,增强金融担当、创新工作举措,胸怀全局、同心同向,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供有力支撑,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也是推动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的现代化四川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金融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7月3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召开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总结2020年以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凝聚纵深推进金融同城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会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和眉山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什邡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就异地电子缴纳税费、毗邻县域金融同城化工作、同城化重大项目融资、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化、金融助力彭什川芎产业园发展等内容交流了工作经验。来自成德眉资四市的22家参会单位分享了25个金融同城化优秀案例,并共同见证了《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工作规划(2023-2025年)》和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的发布。

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同城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城化发展的支撑动力。《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4月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以来,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四地已相继建立了银政通、农贷通、科创通、天府市民云等系列数字化平台,在不动产抵押登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中,银政通平台入选了今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布的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目前,银政通平台已成功实现全省23家公积金中心与44家银行机构的信息互通,能够支持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59家金融机构业务协同,让更多“线下”变“线上”、“往复”变“直达”。2022年以来,累计减少群众“跑腿”251万余次。聚焦科创、绿色、小微等领域,四地加大信贷供给力度,联合开展“科创金融服务星辰计划”“绿色金融提质计划”和“送码入户、一键贷款”行动,畅通投贷联动、债券发行、供应链金融多元化融资渠道。成德眉资四地存贷款余额合计分别为6.71万亿元、6.42万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5.9%和64.2%,同比增长11.7%和15.1%。此外,成都优化完善了“天府市民云”普惠金融专区,针对生活出行、风险教育、适老适弱等场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入口,目前累计服务超300万人次,并将逐步向德眉资三地推广。

2023年至2025年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与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成长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金融同城化提速增效的关键期。站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工作全面提速的全新起点上,如何实现金融支持成德眉资同城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呢?近期,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要求,强化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在经过前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此次会议适时推出新一轮三年工作规划,让金融同城化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聚焦、措施更加务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三年规划、服务指引,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路径搭建,按照每年抓几件大事的方式,分批推出金融同城化改革项目;全力抓好纳入省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工作要点的5个重点项目落地,包括创新同城化金融结算服务、推动公共数据金融共享应用、四地海关关税异地缴纳入库、不动产抵押登记同城化、共建共享“农贷通”平台等,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该负责人还表示,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全过程,聚焦解决同城化“急难愁盼”问题,孵化培育更多金融民生实事项目,增强金融担当、创新工作举措,胸怀全局、同心同向,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供有力支撑,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