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融系统:为治蜀兴川贡献金融力量

十年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为2.4万亿元,2015年达到3万亿元,2018年超过4万亿元,2021年突破5.4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6位,在全国的占比从2012年的4.4%提高至2021年的4.7%。其中,金融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3.3%的高速增长,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4.9%提高至2021年末的6.7%,对四川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稳增长:

有效应对内外部冲击

十年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紧紧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疫情等内外部的冲击,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22年8月末,四川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96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4倍,年均增速13.1%;四川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债务工具发行只数和发行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存续余额6045亿元,是2012年末的7.4倍,年均增速90.5%。2022年1月至8月,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1564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7.95倍。

降成本:

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落实好总行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各项要求,发挥四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持续完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充分发挥LPR改革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定价机制,促进市场利率下行向贷款市场传导,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川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近十年低位区间。2022年8月,四川新发放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1%,较2012年末下降2.56个百分点;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58%,较有统计以来下降1.4个百分点。

优结构:

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

十年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围绕四川重大战略和发展优势,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制造业、绿色发展及科技创新等多项政策措施。

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保障有力。完善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工作机制,搭建重点企业、项目、园区融资对接平台,发挥“天府信用通”、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等线上融资对接优势,引导全省金融机构精准对接项目清单,加大支持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加强与省发改委协调,指导相关银行做好基金投放和配套融资,推动形成更多实物量。截至2022年8月末,全省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2.8万亿元,为2012年末的5.13倍。

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快速增长。制定金融支持“5+1”重点产业目标,实施科创金融“星辰计划”,创新银政企三方合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推广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债权融资计划。截至2022年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909亿元,为2012年末的2.83倍;6月末,科技创新企业贷款余额3066亿元,自2014年同期以来年均增速42.48%。率先在全国启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甘泉行动”计划,推动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征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新模式,作为国务院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金额连续6年突破千亿元。实施四川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推动地方法人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创新“川碳快贴”再贴现政策产品,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收益权等资源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截至2022年6月末,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8.9%。

金融服务社会薄弱环节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深化四川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行长跑流程”等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两项直达工具与接续工具以及科技创新、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撬动作用。十年来,会同财政厅等部门相继创新“战疫贷”“稳保贷”“支小惠商贷”等财金互动产品,逐步完善财政贴息和风险分担机制。运用“天府信用通”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线上融资对接常态化,为各类市场主体“送产品、送服务、送政策”,有力帮助民营小微企业渡难关、谋发展,实现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截至2022年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万亿元,为2012年末的4.77倍;8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6%,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点。

惠“三农”:

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资源不断汇聚于“三农”领域。

金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创新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带动贷款”“+示范基地”等模式,建成示范基地189个。推动四川16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将金融精准扶贫纳入省级财政奖补范畴,累计兑付金融机构财政奖补4.91亿元。创新“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工作模式和金融精准扶贫双向联络员制度,建立产业扶贫带动精准脱贫经营主体名录库,创新“政担银企户”五方联动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0年末,四川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405亿元,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85%;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2%,5年间下降115个基点;贫困村金融帮扶责任、基础金融服务及贫困户评级率均实现“3个100%全覆盖”。

有力支持迈上乡村振兴路。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牵头建立四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创建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示范区。截至2022年6月末,重点帮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629.6亿元,国省市县四级共588个示范区贷款余额163.6亿元。开展“入园访企”“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乡村振兴专项活动,联合财政部门推出再贷款支持的“助农振兴贷”财金互动政策产品,充分发挥央行、财政资金对信贷资源的撬动作用。截至2022年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34万亿元,为2012年末的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