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在全国低碳日发布四份年度报告

6月15日,在四川省2022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上,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正式发布《四川碳市场运行报告(2022)》和《“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报告(2022)》,并与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联合发布《四川省社会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运行报告(2022)》。其中,《“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报告(2022)》为首度发布。


——发布《四川碳市场运行报告(2022)》

2021年是全国碳市场交易元年。2021上半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四项新规的发布,搭建了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制度框架。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标志着我国碳市场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四川碳市场过去一年整体运行平稳,基础建设日益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交易流动性和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4月30日,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近3500万吨,按可比口径在全国排名第四位。2021年,在第一个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周期中,四川的履约企业数量完成率和履约量完成率分别达到95.8%、99.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次发布的《四川碳市场运行报告(2022)》,从碳市场基础建设、碳市场交易情况、能力建设、碳中和服务、绿色技术交易、绿色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全方位,重点报告过去一年四川碳市场的运行成绩,总结市场运行经验并作出展望。


——发布《“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报告(2022)》

2018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构建四川省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拉开了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序幕。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充分利用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优势,积极探索环境权益交易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路径,推出“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有效推动了全省绿色金融工作。2019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10大事件”,2020年被评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大事件”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亮点,2022年荣获第八届四川金融业传媒大奖“绿色金融发展奖”。

本次发布的《“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报告(2022)》,全面总结和回顾了“绿蓉融”绿色综合服务阶段性成果,客观呈现了“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工作进展、创新亮点和主要成效。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服务我省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


——发布《四川省社会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

四川将社会活动碳中和作为促进公众参与的重要路径,在已出台《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成都市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实施指南》等政策基础上,又相继制定了《关于省属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鼓励全社会面推动实施碳中和。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积极发挥“四川省碳中和创新服务平台”功能,推动“点点”(寓意“减碳多一点,排放少一点”)碳中和平台衔接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成为支付宝市民中心版块唯一的碳中和应用。平台支撑发布会议、景区、商超、餐饮、酒店等碳中和场景,具有在线计算碳排放量、购买碳信用、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碳中和排行榜查询等功能,能够服务机构和个人在线实现碳中和。平台自2019年6月上线以来,支撑完成各类碳中和198场次,参与人数达2.7万余人次。2022年3月,平台实现数字人民币在碳中和领域首单线上支付,成为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碳中和应用场景。

2021年以来,全省社会活动碳中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体现在五个方面:规范激励政策体系持续构建;线上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碳抵消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比如碳中和航班、低(零)碳银行网点、替代性生态修复司法案件等;参与实施主体趋于多元,既有工业企业、金融机构、公共机构、社会组织,也有景区、社区、学校、农场、动物园;推广应用量质明显提升,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省共有143场(次)活动实施碳中和,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约3.8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占有记录以来的72%、95%,呈强劲发展势头。

本次发布的《四川省社会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主要内容包括现状回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三大部分内容,以及附件《四川省大型活动碳中和清单(第二批)》。


——发布《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运行报告(2022)》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形成,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积极开拓能力建设基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交流、大力宣传“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扎实开展各类能力建设活动,在助力碳市场规范健康运行、拓宽能力建设工作深度和广度、探索绿色低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已在全国建立能力建设基地8个,采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互联网”等模式,加强政企、校企、社企和企企间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力建设活动。先后与西南石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等高校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截至2022年4月,成都中心组织累计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各类活动180余场次,涉及23个国家(地区)、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加人数超过3万人次。其中,2021年组织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活动40场次,参加人数近1.1万人次。

本次发布的《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运行报告(2022)》,对2021年度报告期以来的碳市场能力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