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通报四川省金融运行的最新情况,并围绕养老金融、县域外汇服务等重点工作进行详细介绍。
通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省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向好态势。截至9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053亿元。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6.0%,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高27.3个和16.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12.80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全国前列。信贷投向重点突出,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其中科技贷款增长13.4%,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3.0%。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9%和3.77%和3.14%同比显著下降。
针对四川银发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加快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联合九部门制定《四川省养老金融“银龄增辉”专项行动方案》,在成都、攀枝花等地开展创新试点。截至9月末,22家银行机构发放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47.6亿元,切实提升了政策工具的知晓度、惠及面。
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20余款“银龄”系列信贷产品,截至8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7个百分点。实现商业养老金累计交费33.5亿元,持续丰富养老金产品和服务。从融资对接上看,截至8月末,相关企业共获得银行信贷支持16.6亿元,同比增长45.6%,提升银企融资对接效率。
此外,在县域外汇服务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立足四川实际,通过“三强化”“三着力”推动县域外汇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强化统筹指导,着力提升县域外汇服务水平,目前,全省10家营业管理部已开办外汇业务,1-9月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6.91万笔,金额169.52亿美元。今年以来,各市(州)分局赴县域地区已开展下沉服务走访对接40余次。二是强化银行基层职能,着力延伸县域外汇服务触角,截至9月底,全辖共建立“银行外汇服务直联点”106个,比年初新增38个,组建257人外汇业务联络员队伍。全辖县域重点经营主体1207家均已一对一匹配外汇服务银行,比年初新增229家,同比增长23.42%。三是强化跨部门协作,着力优化县域外汇营商环境,与地方政府共建县域外汇服务窗口,深化科技赋能,全面推进外汇行政许可业务“线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汇蓉易”平台新增注册用户500余户,行政许可业务网办率达41.6%,受理电话咨询近2500笔,解决经营主体难题80余个。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各项贷款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贷款总量实现较快增长,那么贷款结构情况如何?
发布会现场,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调查统计处副处长王越子也作了相关回答。他表示,四川信贷资源持续向重点领域倾斜,从贷款投向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6%,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9.8%和28.8%。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0362亿元,较年初增加2948亿元。从期限结构看,前9个月全省中长期贷款增加86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82.7%,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资金保障。从主体结构看,全省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25亿元,贷款增量占比达88.3%,较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提升。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紧密围绕“五篇大文章”等重点工作,推动金融资源供给与经济结构调整更趋适配,为四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