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适配性直达性 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普惠金融就在身边”访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

四川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增速及占比为历史最高,全省县域存贷比首次突破70%为历史最高,涉农贷款余额增速为5年来最高……2023年,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四川省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服务力度,普惠金融覆盖面、可得性和精准度持续提升。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近日,金融监管总局首次提出“普惠信贷”概念,并明确了保量、稳价、优结构的监管目标。围绕如何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金融时报》记者对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一年,四川监管局在推进辖内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成效如何?

陈育林:2023年,四川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决执行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决策部署,推动辖内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全省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了“九个最高”,即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增速及占比为历史最高,全省县域存贷比首次突破70%为历史最高,涉农贷款余额增速为5年来最高,脱贫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增速为过渡期以来最高,科技企业贷款增速为3年来最高。

具体来看,一是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全省经济巩固回升更为有力。2023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实现增量扩面,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4.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0.4个百分点,比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2.4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8.4%,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较2022年度分别下降52个基点、21个基点。

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更为有力。截至2023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连续36个季度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农业保险保额同比增长13.2%,三大主粮保险保额增长4.7%。

三是服务脱贫地区和困难群体、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为有力。2023年,全省88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0.5%,农业保险保额增长11.29%,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

《金融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四川监管局在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创新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陈育林:四川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主线,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推进金融服务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升级,全力支持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

一是监管引领持续加强。成立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审议工作举措,明确牵头分工,有序推进改革。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合理布局,优化金融服务。通过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调研工作会等多种措施,推动机构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整合资源,主动创新,打好金融支持“组合拳”。

二是引导辖区内机构加速布局。四川监管局通过简政放权,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银行保险机构准入工作改革举措,变“分散”为“集中”,“事前”为“事后”。推行自贸试验区内银行分行及以下分支机构、保险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及高管任职事后报告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自贸试验区内布局。截至2023年末,四川自贸试验区内共设有各类银行保险机构266家,9家法人机构将总部设立在自贸试验区内,多家外资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设有分支机构。

在政策引导下,自贸试验区内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为加强分类指导、深化差异化探索,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贸试验区内实际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四川监管局联合重庆监管局发布“2023年川渝两地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供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和有需求企业自主选择对接。优选案例涵盖了跨境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产品创新、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探索等多个方面,比如,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自贸试验区NRA账户国际福费廷、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中银跨境汇款直通车”汇入汇款直入账业务、成都银行“自贸通”金融服务等。

《金融时报》记者: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对此,四川监管局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成效如何?

陈育林:四川监管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对粮食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四川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川监管局强化监管引领,连续两年在立春当日印发通知,督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将金融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纳入重点工作,明确金融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方向和要求。2022年6月以来,全省银行机构累计投放“天府粮仓”建设相关贷款近4000亿元。2023年末,全省银行机构“天府粮仓”建设相关贷款余额较2022年5月末增长超50%。2023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786.24亿元。

其中,在聚焦粮食重点领域、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农业种植园区等方面,四川监管局引导银行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2022年6月以来,全省银行业累计发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约1500亿元,2023年末,贷款余额较2022年5月末增长超100%。

在聚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四川监管局引导加大信贷供给,优化保险保障,支持配套设施和现代化改造,助推实现“吨粮田”。2022年6月以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超300亿元,2023年末,贷款余额较2022年5月末增长约150%;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2023年初增长约80%。

聚焦强化对种业振兴等关键领域的信贷供给,支持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现代种业园区建设。2022年6月以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持种业振兴贷款约350亿元,2023年末,贷款余额较2022年5月末增长约90%。2023年,保险业承保水稻、玉米等制种保险同比增长41.63%,提供风险保障3.4亿元,赔付支出2709.2万元。

《金融时报》记者:围绕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接下来四川监管局还将出台哪些政策安排?

陈育林:2024年,四川监管局将深刻领悟、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围绕总局党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作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整体上强化“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平衡好普惠金融功能性和盈利性,坚持把功能性摆在首位,发挥监管引领督促作用,完成好有关增量目标任务,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注入金融活水、增添金融动能。二是着力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日常生产生活。紧贴生产时节时点和日常金融需求,主动走访、精准对接,深耕细作做好金融服务,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的适配性直达性,切实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到“普惠金融就在身边”。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外延,从综合金融视角统筹发力,在优化提升普惠信贷供给的基础上,加力发展普惠保险服务,探索普惠理财业务,着力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一揽子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三是着力推动凝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合力。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有效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保量稳价优结构,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稳定信贷服务价格,在保障量的支持基础上,改善信贷结构,丰富服务内容。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稳步增加信贷投放,重点加大对产粮大县的金融投入,支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升涉农信贷匹配性,紧贴农时,做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金融服务,助力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四是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不减。五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更好服务创新发展。六是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