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四川科创板⑤|变化之问——冲击科创板,这两家企业为何主动终止IPO?

又一家企业折戟科创板。7月20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这已经是科创板开板以来,第119家终止科创板上市审核的企业。

这119家企业中,就有2家来自四川。一家是来自生物农药领域的企业——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22日终止;另一家是森泰英格(成都)数控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12日终止了科创板的IPO。

对于绝大多数未上市公司来说,IPO是梦想。为何他们会主动撤回?这对即将闯关科创板IPO的川企,将带来哪些启示?

析因

内控不合规、核心技术不过关成闯关“拦路虎”

距离上交所受理申请仅5个月,新朝阳就向上交所提交了《关于撤回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无独有偶。时隔仅3个月,森泰英格也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文件。在申请撤回之前,新朝阳已经接受了来自上市委的三轮问询,而森泰英格也经历过首轮问询。

梳理这两家企业问询的情况,内控合规和核心技术问题备受上市委关注。内控合规方面,上市委多次问到新朝阳的股东出资、股权转让和新增股东等问题;而森泰英格也被问到股权转让、代持、增资等方面。

在核心技术上,上市委多次问到新朝阳关于核心技术的来源问题,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权转让与合作研发等。而森泰英格则被问及核心技术的技术门槛、技术难度、技术壁垒情况,核心技术是否存在易被模仿、被替代的可能性等具体问题。

对此,中信建投投行业务委员会高级副总裁、保荐代表人王雨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问询的问题不一样,但是审查的重点大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科创属性,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这里面可能涉及研发、专利等硬科技能力,这是问询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发行人内控合规问题,比如内控存在缺陷、信息披露不合规等。

为何会主动撤回?上述两家企业并未披露撤回的原因。但是据另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分析,有可能是因为发行企业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或者在内控合规方面有缺陷,预计没法顺利通过审核,所以选择主动撤回材料。

同时,他亦提到,这并不是说这些企业就一定存在财务造假等重大问题,有可能就是在某些方面规范性还没有达到发行上市条件,或者因为赶着申报,没有把基础工作做好,一窝蜂去申报,很容易出现问题,撤材料就是最理性的选择。

启示

科创属性是登陆科创板的“硬通货”

2021年6月3日,上交所锣声响起,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从辅导备案,到挂牌上市,圣诺生物经历了接近3年的时间。

内控合规是圣诺生物成功上市的关键。圣诺生物相关负责人回忆到,公司从2014年完成股改就开始准备IPO,在之前主要是在各中介机构的帮助下从公司财务规范运作,公司治理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前期的准备,“通过多年的规范运作,也为公司的成功上市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在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看来,科创属性是登陆科创板的“硬通货”。根据成都先导2020年业绩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累计已取得69项发明专利授权,并有120余项境内外专利专利正在申请中。

“但是专利多并不意味着科研能力就一定强。”上海市协力(无锡)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思思在其文中就表示,上交所对新朝阳的技术来源就一直刨根问底,虽然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76项,但有16项核心专利系继受取得,多项技术是合作开发,疑似存在外部依赖性,虽然对三轮问询均进行了详实的答复,但最终还是主动撤回了申请。

在上市过程中,圣诺生物也遭受过科创属性的质疑。上交所不仅主要针对公司在2015年起按照3类申报的5个品种进一步说明属于高端化学药的依据,还要求说明报告期各期认定为高端化学药产品的收入占比。此外,公司研发投入也被重点问及。

针对相关问题,圣诺生物进行了翔实的回复。圣诺生物表示,作为研发创新驱动型的医药生产企业,公司多年来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促使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长期的研发投入是科创板公司锐意创新的“磨刀石”。上述投行人士认为,除了要保障研发投入的真实、清晰外,还需有相当的合理性,特别需注重研发的实际效果,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

“注册制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上市变得简单,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想要成功登陆科创板,还是应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增强自身的科创属性。”四川大学上市公司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所研究员杨骞表示,登陆科创板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企业应该思考好的是拥抱资本后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