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出台《关于提升制造业贷款占比支持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展开了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等系列举措,这套组合拳是否“拳拳到位”,又是否真正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一起来看。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6%。这显示出金融支持制造业的力度持续加大。
以绵阳三台这家新材料企业为例,企业刚刚对生产线完成了技改,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和大量传感器的运用将产能提升了3倍,而本次技改所花费的资金则来自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提供的“专利权质押贷款”。
四川中研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雷龙长:一季度在绵阳商业银行三台支行的1300万元贷款,不仅审批时间三天内结束,利率也很低。
盘活专利权让“知本”变“资本”,而面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银行也在科技信贷产品的供给方面不断优化。
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 李海强:2025年,我行新开发了“科创启航贷”,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期限结构、创新服务供给,不断助力企业日常经营和技术创新。
丰富金融产品,更要提升服务水平,尤其要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在内江,当地结合省级工作机制下发的四批次优质企业名单,形成了全市走访企业清单,各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对接“推荐清单”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川省内江旭源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涛:在我们采购原材料急需资金的时候,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来企业走访,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立马安排人员帮助我们处理授信申报等手续,很快我们就拿到了新增700万的信用授信贷款,及时地帮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
中国银行内江分行普惠金融部客户经理 江小龙:我们组建多个走访小组,通过实地考察、面对面交流等多元化方式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千余户。今年以来,已为1136户客户完成实际投放达11.5亿元。
四川金融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省已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访经营主体185万户,形成“推荐清单”44.01万户,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清单内企业累计发放贷款金额6976.5亿元。
金融之手精准扶持着小企业,也托举着大片农田。当前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全省各地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不误农时。在南充阆中柏垭镇的万亩粮油基地,南充农鼎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小额农贷”资金支持,提前采购了农资和新的设备。
南充农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小军:我通过了手机银行申请办理了“小额农贷”30万元,当天,使用这笔钱支付了新增的500亩土地租金,还购买了15吨有机肥,并且租用了3台旋耕机。
一键申请,通过线上即可快速贷款,将传统3天的审批流程压缩至2小时内,这样的极速来自于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精准画像、云端审批通道等科技手段,实现信贷资金"秒批秒贷"。
南充农商银行阆中支行行长 陈宏:通过整村授信、扫码申贷等工作,使特色拳头产品与辖内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殖致富带头人融资需求有效衔接,并针对粮油、蔬菜、农机等12类场景实施“秒批秒贷”。
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5个百分点,有力支持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魏良益:一季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聚焦重大的项目、聚焦重大领域、围绕全省的中心工作开展,接下来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做好服务体系的建设,服务机构的完善,服务产品的创新,让更多的我们的实体经济、我们市场主体能够很便利地获得融资,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