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金融”做普惠

在江南农商银行采访期间,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对“普惠”的理解。

提到“普惠”,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普惠金融”。事实上,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也是把“普惠金融”作为工作重心,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初心,深耕县域,扎根乡村。

然而,人民银行不久前会同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在江苏等九个省启动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则赋予了“普惠”新的内涵。

从示范工程的宗旨看,七部门意在通过示范工程,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金融保障。在这里,“普惠”的涵义被扩展到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通常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主要着眼于加快金融服务渠道融合化发展,推动构建“线上线下打通、跨金融机构互通、金融与公共领域融通”的新型服务渠道,提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水平。这里所说“普惠”,在渠道内涵上较之以往的“普惠金融”更加丰富。

众所周知,没有金融科技赋能前,普惠金融触达方式主要是线下渠道,依赖的是单一农村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而示范工程所探索构建的则是渠道的融合化发展,是新型服务渠道。这个“新”,不仅体现在线上和线下打通,线下引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也体现在跨金融机构间的互通,这是难度比较大的渠道融合,也是以前金融机构渠道中没有的。此外,这个“新”还体现在金融与公共区域的融通上,让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农民,在公共区域也能满足。

显然,渠道的融合化发展是以金融科技赋能为前提,这种融合化发展可以给乡村百姓带来非常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体验,也可以推动农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水平迈上新台阶。

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层面,则是要求金融机构以金融融入社会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中,“跳出金融”做普惠。

为什么要“跳出金融”做普惠?这是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范围更为广泛。

从示范工程第二个层面要求“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种子与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赋能农业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实现金融服务对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精准滴灌’”上不难看出,金融机构在这个层面做普惠金融,必须“跳出金融”,站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高度,通过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供应链各环节,借助获得的大数据来服务供应链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中小微企业。借力供应链金融做“普惠”,目的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追求的是银行、企业和农业农村共赢。

同样,从示范工程第三个层面提出要“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动建立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居民就近办、线上办服务能力,推动社保、医疗、交通、缴费等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发展”上也不难看出,金融机构在这个层面做“普惠”,必须站在民生高度,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角度出发,将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让老百姓在所触达的民生系统中,随时都能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验到渗透在民生各个领域的金融温度。

而在示范工程提出的第四个层面上,金融机构要做“普惠”,则必须站在乡村数字化建设高度,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来体现金融的“普惠”性。

新时代普惠金融的“普惠”内涵,应当是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围绕供应链金融、民生事业和乡村数字化建设,通过方便老百姓看病、出行、购物、缴费,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痛点等来体现更广泛的“普惠”。“跳出金融”做普惠,需要以比做普惠金融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找准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的地方,着眼社会发展全局,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和乡村建设全面进步。